武汉大学王新才:读书,可以改变人的认知能力

更新时间:2020-07-03点击数:文字大小:

诗词之美,不止在语言。

美妙的语句,总是善引人目,善动人心,善移人情。

通过抖音直播,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王新才和数万网友分享了中国诗词的韵味之美。

王新才认为,“人世间总是有些不世的天才,他们不时写出一些傲睨千古的句子,让那些碰巧读到的人们心动不已。”

图片9.jpg

通过抖音直播,王新才向大众推荐了多个诗词读本。

从词的选择与注释上,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和唐圭璋的《唐宋词简释》,两部作品文辞隽永,将词中真义尽数挖掘。

从欣赏的角度,王新才认为宜常置枕边的是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擅长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评论中国古典文学,《人间词话》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翻译家傅雷曾评价此书: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对于想学习填词的初学者,王新才认为,“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则对著名词牌及其变格多所总结,极便初学。要全面了解词牌及词的发展,则有明代万树的《词律》,及清代的《钦定词谱》。”

王新才是全国第一批图书情报学博士。从1981年求学,到如今成为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担任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新才在武汉大学已有36年。

他坦言,“在将近30岁获得博士学位之前,人生乏善可陈。”

到了2000年,大概35岁的时候,王新才自言开始反省自己,并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写诗便是其中之一。

2000年,王新才在广州白云山学习外语,苦于生活单调,他曾在广外图书馆借到一本《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独特的诗风和气质吸引了王新才。他回忆,初读此诗,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一百三十五首,“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这首七绝“偶”字四处重复,但读来流畅,令人一见不忘。

读完《己亥杂诗》,王新才开始揣摩其格律,并仿写了一首向龚自珍致敬:“欲邀明月欲簪花,欲布青空满彩霞。欲上云山抒一笑,倩君随共指天涯。”

自此,王新才开始写古体诗。

两年后,王新才赴匹兹堡访学。他坦言,由于长时间置身异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新环境中的人事关系带来的新刺激和新感受格外明显,不知不觉中,写诗便多了。

访学期间,王新才有意尝试创作古体诗,重视格律。坚持至今,王新才的诗作刊载于《诗刊》、《芳草》及亚特兰大《新报》等。

在王新才看来,三千风月,繁华都由曾经仁人大师歌遍,“好诗应该是深具诗心之人真情真性的流露,因其中深藏的善与美而动人。”

他认为,一首好诗需要好的语言,好的语言需要多读书。

作为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新才经常向学生们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要珍惜图书馆的资源,有选择性地读一批好书。”

关于读书,有一句话叫开卷有益。王新才认为,古人说格物致知,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习,人的认知能力会提高。致知不完全指获取知识,更应当是指认知能力。这便是,“所读会改变人的知识结构,也进一步会改变人的认知能力。”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