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文旅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数:文字大小:

2020年9月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指明了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成效,也明确提出了部分特色小镇概念混淆、内涵不清、主导产业薄弱等突出问题。特色小镇于2015年在浙江首次被提出,因其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中的明显优势,获得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随后在全国掀起了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截至2019年,全国共创建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已超2000个,其中文旅特色小镇占比接近50。我们课题组对数十个浙江省文旅特色小镇进行调研,并对小镇内的企业经营者、政府管理者、小镇居民及游客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总结发展问题和主要原因,提出发展建议。

一、文旅特色小镇主要的发展问题

一 游客对文旅特色小镇的创新性感知不强

游客对文旅类特色小镇的整体创新感知水平不高约65的游客认为创新性一般,16的游客认为创新性较低,其中游客对特色小镇特有的管理、技术、服务和功能等7个创新维度的感知均一般,而对空间创新自然人文景观的感知创新性相对较高。由此可见,浙江文旅特色小镇的在景观创新方面有一定的创新性,而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创新性有待提高。

二 运营企业在产业融合及产业链延伸中存在困难

产业单一或产业链延伸困难是主要问题,尤其在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文旅小镇中产业“进不去”,文化“出不来”的现象很突出。另外,还发现很多文旅小镇在申报成功之后仍旧沿用老套的景区运营模式获取盈利,并没有按照要求对小镇内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造成“文旅特色小镇=景区”的现象。

三 小镇在三生融合实践中忽视文化功能

特色小镇是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集合体,以此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人居环境。因此要求特色小镇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融合,建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空间、新兴社区。文旅特色小镇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重视度较高,但缺乏对文化环境的关注。我们也发现部分小镇出现生产与生活严重割裂的情况,重产业轻社区的现象非常普遍。另外,公众对特色小镇缺乏认知。部分群众作为小镇内的居民也完全不了解当地的特色小镇,知情者也有部分对特色小镇抱有负面情绪。

二、特色小镇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前期:创建机制令政府及企业“过度着急”“缺乏耐心”

“创新不足”是浙江乃至全国特色小镇发展的突出问题。省市县三级层层创建令特色小镇遍地开花,“数量多,精品少”现象难以避免,名不副实现象在浙江省也较常见。另一方面,在政策支持下快速扩张的特色小镇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部分运营企业在缺乏对小镇特色产业文化了解之时便盲目投入,导致后期运营过程中的重重问题。

二中期:运营企业对小镇特有文化认知及挖掘不够

与具有地方特色和经济发展潜力的制造和信息产业相比,文化与旅游类小镇并没有实业支撑,其挖掘传统文化、提升产业含金量并与产业有机融合发展的难度更大。因此,文旅小镇内文旅产品缺乏或特色不明显现象很普遍,比如“小吃街”成为“旅游特色小镇”的主要吸引物,与一般景区无异,难以体现其作为特色小镇的优势。另外,文旅运营企业投资不足也导致了文旅小镇内产业单一与产业链难延伸等现象。

三后期:特色小镇考核及宣传机制单一

文化元素是浙江特色小镇内普遍缺乏的问题。首先,特色小镇统计考核制度以投资额度及其结构、主营业务收入等来衡量即期的建设成效,而社会服务、文化底蕴等关系到长期发展潜力的因素,难以在统计考核中体现。对企业来言,在公共社区氛围营造及维护上投入资本及时间并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此外,特色小镇发展时间较短,难以在短期内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且主要传播渠道为微信及部分官方媒体平台,在大众传媒平台的曝光率非常低,导致舆论在政府及民众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三、对特色小镇2.0的发展建议

一前期:资源聚合,创新更强

一、变“宽进严定”为“严进严定”,减少数量比拼与不同层级的现象。建议提高特色小镇申报门槛,坚决避免“筑巢引凤”,杜绝特色小镇建设重复与过剩现象。二、及时止损,减少资源的浪费。建议对已经申报成功但是缺乏产业特色、发展前景不明朗的小镇及时淘汰或整改,强制缺乏产业资源及运营战略的特色小镇提前退场。三、聚合力让创新更强。建议整合资源,不仅要打造一批省级重点发展特色小镇,还要限制当前特色小镇创建名额,才能给重点特色小镇腾出更多空间及资源,为后期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政府还可以促进构建企业之间或校企之间的流通机制,如在校地共建实验中心的基础上,鼓励小镇内企业与高校一起申报科研项目,解决小镇的实践难题。

二中期:产业融合迸发强劲动力

对于任何类型的小镇而言,产业融合是产业创新与产业链的延伸的保证与动力。一、重视特色小镇内产业多样化。建议政府部门在特色小镇招商引资时注意业态的多样化,并将产业多样化纳入考核指标。二、不同类型的小镇应采取不同的产业融合策略,重视文旅特色小镇IP体系打造。文旅类小镇融合的关键是产业链的挖掘、细分和创新。鼓励将当地的特色手工艺、非遗文化、土特产、历史符号等进行充分挖掘,打造文旅特色小镇IP,并通过创新手法实现被传播,最后实现产品化与销售。三、建立浙江特色小镇智库以提供智力支撑。聘请百位国内产业规划、旅游、城市规划等多方面专家,为小镇发展掌舵扬帆。

三后期:考核宣传促小镇功能更优

一、特色小镇的考核机制更加有效、全面。建议完善当前特色小镇考核指标,不仅要考核其产业特色,还要将其发展潜力纳入考核范围,包括产业地位,产业链完整度,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等。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小镇实行差异化考核制度,不能一概而论,如文旅类小镇侧重其文化内涵及创新潜力而不是短期盈利。二、加强运营企业对小镇社区文化的重视程度,以人为本。建议向特色小镇运营者传递社区文化价值,以小镇居民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小镇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三、酒香还怕巷子深,加强对于当地特色小镇优势产业及文化的宣传。除了微信及官方媒体等主要途径,还需加强小镇在大众媒体的传播力度,如在视频、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提升公众对于特色小镇的认知与好感。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导 吕佳颖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李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