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绿色合作潜力巨大未来可期

更新时间:2020-11-18点击数:文字大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驻欧盟记者 鞠辉)当地时间11月16日,中国驻欧盟使团与欧盟中国商会、欧洲工商峰会,通过视频方式联合举办了中欧绿色合作高级别论坛。中欧高级官员、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围绕中欧应对气候变化的愿景与行动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中欧绿色合作潜力巨大、未来可期。

当地时间11月16日,中国驻欧盟使团与欧盟中国商会、欧洲工商峰会联合举办中欧绿色合作高级别论坛。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应邀通过视频方式出席活动。(驻欧盟使团供图)

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表示,双方都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第一,欧盟绿色新政与中国的政策措施都致力于加速经济转型、技术创新和机制制度创新。第二,中欧和欧盟都在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发展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第三,中欧都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中欧都高度重视推动技术创新。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中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欧盟学习,比如提高能效和资源利用效率。第五,中欧要合作发展绿色金融。中国与欧盟在绿色金融方面已经有一些合作,我相信这个合作空间比较大。我们希望和欧盟在进一步发展碳市场、开展碳定价方面开展合作。另外,要出台鼓励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政策,要通过价格、税收、财政等经济政策,明确表达我们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限制什么、鼓励什么。在绿色经济的广阔领域,中方都愿意和欧盟拓展和深化合作。

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长莫罗·彼得里乔内表示,中国力争2060年达到碳中和,是极为重要的选择,也将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合作是欧中气变领域关系的本质,双方长期以来开展了密切合作。欧方对中国碳交易市场取得的进展感到高兴。欧中正落实双方领导人宣布设立的欧中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欧方愿同中方探讨如何实现气候变化长远目标。欧方也愿加强公正转型等方面交流合作,欧方的经验是要重视创新以及团结方面的投资,使技术快速应用到市场,帮助受影响的群体和高碳产业实现转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指出,从历史来看,中欧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是最成功的典范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欧盟帮助中国开展节能培训,推动了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发展。中国是能源结构高碳化的大国,煤炭消费比重超过了57。如果中国能实现碳中和,其他国家没有理由做不到。中国的承诺将极大助推全球实现碳中和。过去碳中和被认为是愿景,现在是一种行动,中国许多企业已经行动起来。要客观评价碳市场作用,着力加强技术合作和提升能源效率。

德国垃圾能源公司(EEW)首席执行官贝尔纳德·坎帕表示,EEW公司就是欧洲和中国合作的范例之一。中国企业2016年收购EEW,双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分享欧洲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充分证明中欧可以携手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能源等方面作出改变。

比亚迪欧洲总经理何一鹏说,作为新能源引领者,比亚迪大力支持环保措施,支持“奔向零碳”等倡议,愿景是让全世界实现电动化出行。比亚迪愿与欧盟各利益相关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分享自身技术。中欧建立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提供了良好机会,将使每个人获益。双方积极开展联合环保项目,有助于深化环境政策协调、加强监管合作以及促进政策研究,这对中欧作为两大力量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十分必要。

清华大学能源转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结合近期在欧洲考察经历表示,中欧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光伏市场,双方应继续发展光伏产业,提议中欧开展一场“光伏竞赛”。中欧等正联合开展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净生态效益标准研究,有利于引导全球光伏制造行业和光伏电站建设行业向更低碳排放甚至负排放的方式发展。该标准也可积极为全世界服务,帮助非洲建设光伏电站,使当地民众获得可持续的现代电力,有助于非洲防治荒漠化、增加就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