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师傅叫周海生——记武汉市“好师傅”荣誉获得者周海生

更新时间:2020-06-23点击数:文字大小:

2020年4月20日,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央企职工周海生被武汉总工会授予武汉市“名师带徒”活动“好师傅”!

周海生年纪不大,却是荣誉等身。2009年参加工作至今,工作11年,先后参与了多座跨海大桥的施工建设,是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工决赛第一名,是“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还荣获 “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荆楚工匠”。

“遇到这位好师傅,胜读百万书!”他的徒弟如是说!

他对待工作恪尽职守,付出满腔热忱,对待徒弟尽力尽情,捧出全部真心!他手握火把,燃烧不断,也在薪火相传,照亮别人。

大小周

在新生入职集训完毕,新员工周超被分配到中交二航局四公司五峰山大桥项目,当周超得知自己的师傅是周海生时,一边是油然的窃喜和自豪,一边是难以言喻的压力。周海生这个名字,在他们这届新员工中如雷贯耳,企业文化学习中多次宣贯,因其精业,因其精神。在周超心中尤其不同,二人是校友,师傅是老学长。他在日记中就写到:“虽相差了十年的届数却丝毫不影响师傅的事迹在我们专业内的响亮程度。老教授就曾给我们介绍优秀的学长示例,师傅首当其冲。”

曾经“大神级别”的人物,成了自己的师傅。窃喜、激动、兴奋,对师傅技艺的向往憧憬和对未来的一丝忐忑齐齐涌入内心,就在这各种情绪交织下,他见到了“认识已久”的师傅。

初接触师傅,周超就里里外外打量了个精光!皮肤黑亮,外业人必备,只有脚底板能保持“清白”;高低肩明显,可见全站仪没少扛;话不多,这是测量人优势,要沉静;走路带风,像装了风火轮,得小跑才跟得上。“跟我说话时,感觉温和脾性好,关键还是‘本家’,这人天生就是给我当师傅的,对我胃口!”

“超能力”

“早就知道师傅厉害,可在现实中,亲身感悟还是有点‘震撼’的!”周超还记得第一次跟师傅“出场”时的“惊艳”。

不知他们多久前埋下的一个控制点,蒿草遍地,师傅稍微思索后,就径直找过去,还奇准无比。在大桥两侧,四周荒野,都能分辨出这个点是沉井、那一条是通向几号墩的,如同一个“活地图”。测量工作内容涉及面极广,各类验标规范师傅张口就来,根据现场得出的数据,很轻易就分析出走向和姿态……

周超觉得师傅记忆力超群,不然就是有最强大脑。“师傅,我想要真传啊!”他私下取经,师傅莞尔:“慢慢来!”

“体验外业,注重内心,沉降观测做积累”,“希望可以胜任10月份控制网复测的组织带头工作。”周海生“导师带徒”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周超某日某周工作上的进步与不足,以及下一步对他的期待。师傅已为他量身制定了一套培养计划,重点、细节一一勾画。

周超急于求成,日日拘泥于这些简单繁小,心下烦闷不已:“这猴年马月才能出师啊!” 师傅却“按部就班”,日日勉励。如若有时间,事无大小,必定动手演示,手把手教会为止。当周超第一次直接负责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时,才体会到了师傅循序渐进对他进行工作安排的用心,明白了反复处置技术难点的用心。

师傅说,铁路上的沉降观测频率高,外业观测有点简单枯燥,一直要走路换点,时间久了也比较累,他们一般都不愿意干这个事。这个沉降观测是按照二等水准要求做的,与半年进行一次的二等水准控制测量相通,让他从沉降好好锻炼,胜任之后的控制测量工作。

引领周超看图、计算、复核、校验,并在其中对他提出很多的期望和方向上的引导。如今,周超也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悍将”了。

事贵恒

相处日子久了,师傅给周超带来最大的震撼,已不再是他的“超能力”,而是他对自我的高度自律。

从刚进入工作他就被安排在周海生的麾下工作和学习,在周超的概念里还从未有人有过这样的执着和奋进:无论冬夏,五点之前就已经到达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往往晚上十二点以后还在办公室复核每日现场放样的数据,中午很少休息;工作日如此,休假亦是如此,现场问题无论大小必皆亲自过问,从实现手段到误差分析到精度控制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给到极为准确的分析和建议。

工地奔波是周海生的日常。在五峰山大桥,扛着测量仪到处跑,江边陡坡,哪里需要去哪里。他领衔的勘测测量工作,以其精准性很好地服务了大桥建设。他参与的五峰山大桥超大钢围堰封底QC小组,还获得中国交建优秀QC小组。

工作十年如一日,这是师傅!日常之余,也把时间献给了自我提升。

“本周学习计划是下班后7:00到凌晨的,早上5:00起床,复习单词,半小时后上班。”“尽管环境很苦,但我仍未放弃学习,英语与数学的学习正在稳步推进,在收获工作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新知识的愉悦。从脚踏实地开始,做最美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周海生从未歇脚。简单朴素的外表下,装着一颗似星辰大海般的内心,熠熠生辉,令人敬佩。

周超至今还记得老教授的那句话:优秀的人的优秀绝非偶然,优秀出现在他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行百里者半九十,多少人倒在了这异常简单却又艰难的坚持二字上。

“兄长情”

去年年关,同事们都纷纷步上了回程的列车,项目剩三人在维系大年前夕的最后一班工作。

现场生产需要,通知连续梁模板验收。

“恐高的别去了!”周海生丢下一句话,就和周超带上仪器骑着车去现场。周超恰逢感冒,途中涕泪横飞,周海生于心不忍便让周超在地面进行观测,他独自前往高空悬臂给扶棱镜。

天气严寒风猎猎,地面的周超感觉冷得刺骨,高空无一遮敝,师傅仿佛不觉。简单一轮初测完成后便到了模板的调整间隙,师傅问后视的精度如何,并举例告诉他碰到一些常见问题怎么调整,笑着问他能否经受得住,让去找避风的当口,自己又投入了复测工作之中。

“哈哈哈哈”,两人爽朗的笑声几乎要融化寒冬。原来师傅刚从四五十米的高空蹒跚着下来,师徒见到彼此脸上挂着的鼻涕,忍不住笑出了声,师傅掏出兜里的纸分了去,收拾各自的狼狈。

“周超,赶紧去休息,收拾收拾回家过年的行李!”当天,两人整理回复单和复核资料后,师傅就让周超回了宿舍。傍晚,带着体温计去给他测体温后,又出去吃了顿热乎的火锅,路上还不断嘱咐:“晚上好好休息,为回家做好准备。”

周超感觉夜晚的寒冷刺穿了寒冬,却刺不进他内心汹涌着的暖流。

在他心里,周海生不仅是授业解惑的师傅,对他像看待自家孩子的尊长,也是情谊比金的挚友,是他奋勇向前的坚实后盾。就像一个坚挺屹立的航标,为他的人生小舟指引拨正着航向。

周超说:“师傅,是我一辈子学习的榜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