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转型的郭敬明,和他过气的“疼痛青春”消亡史

更新时间:2018-09-26点击数:文字大小:

“我自己一直很喜欢《熔炉》《素媛》那样的韩国电影,能将现实投射到大银幕上,给观众带去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悲伤逆流成河》进行路演之时,导演落落如是说。

执导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的导演落落,和当年的“青春教父”郭敬明渊源已久。2004年,落落就已经在郭敬明策划主编的杂志《岛》上发表作品。后来就由郭敬明策划出版了长篇小说《年华是无效信》、《尘埃星球》。虽然中途有过和郭敬明分道扬镳的一段日子,但在2010年12月起,担任杂志《文艺风象》主编。

而在郭敬明的最世文化的电影版图里,也只有她,能够开辟跟《小时代》《爵迹》不一样的电影内容。2015年,她执导了《剩者为王》,一部以女权为宣传热点的电影,由滕华涛监制,舒淇、彭于晏主演,女主人公年过三十,票房收入6150万。

同年,《小时代4:灵魂尽头》上映,票房4.8亿。

想必,这个时候,郭敬明还没想到,《小时代4》基本宣告了“青春疼痛电影”时代的终结。三年后,“郭敬明”已经成为了众人闪避不及的雷点,甚至让人不愿意将这三个字放置在新片《爵迹》的电影海报上。

80后“青春教父”,也得为00后转型

在几年前,郭敬明曾有一个很红火的标签:“青春教父”。

从2003年发表《幻城》开始,他确实成为青春市场上与成功等价的标签。郭敬明的个人身价要远远高于如韩寒安妮宝贝等与他同一时期火起来的作家。这导致他的商人身份,很快就压倒了他的作者身份,何况他还有更为人诟病的抄袭历史。

拜金、故作忧伤和抄袭,成为郭敬明最为人鄙薄的性格标签。但在青春出版的市场上,郭敬明的吸金力仍然非常强势。

当时,他有一套广为传颂的理论:没有人永远需要郭敬明,但永远有人正需要着郭敬明。这与时下正流行的韭菜理论似乎有点异曲同工:总有人处在明媚忧伤,需要自怨自艾的青春期,所以就总有人需要郭敬明。在开辟了“作家经纪”这一造型模式后,郭敬明更是放言:当5年、10年、20年后,像韩寒、安妮宝贝我们这一批人都已经不写了的话,那市场上的作家,有可能都属于他的公司。

然而,市场没有留给“疼痛青春”长达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在五年之后,“疼痛青春”已经不再是市场的宠儿。上溯至“疼痛青春”的源头——出版行业,据开卷监测数据显示,中国青春校园小说市场在近几年尤为低落,此板块比重从2013年的29.37%不断下滑至2018年上半年的7.24%,品种比重则从2013年的20.37%不断下滑至2018年上半年的11.54%。

是谁接手了郭敬明和“疼痛青春”的市场?80后的张嘉佳、刘同、大冰等大叔级别的偶像作家成了少女们的新宠,今年7月,大冰新作《你坏》预售10分钟8.6万册、30分钟突破11.8万册、上架5天销量突破30万册,登上当当新书虚构榜榜首。同时,暖萌甜宠类文学把“疼痛忧伤”扫地出门,如乔一的《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销量超过200万册。

再顺至影视产业链的下游,在小银幕和大银幕上,暖萌甜宠的题材发力更为强劲。从2015年的《何以笙箫默》,再到《微微一笑很倾城》《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在小银幕上,“小而美”的甜宠剧,每年必有爆款,投资金额从几年前的不过两千余万直线破亿。而今年在大银幕上,改编自热门动漫的《快把我哥带走》,甚至打起了轻松愉快的亲情牌,轻松拿下了3.74亿的票房。

这是类型化市场的残忍之处:当“青春的疼痛”被郭敬明等作者迅猛地推至巅峰后,立刻迎来了市场的反噬。这一题材火红的速度越快,读者喜新厌旧的速度也就越快。

而95后和00后这一代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读者,已经不屑于郭敬明的那种“造星模式”,这一代的年轻读者们,乐于在网络文学网站上为自己喜欢的作者“打赏”“投雷”,他们已经习惯了在社交网络上追逐自己喜欢的作者,把他们视作偶像,在互联网上为自己的作者“圈地”,如《魔道祖师》《镇魂》等热门女频作品的作者们,拥有强大的粉丝团,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

抱团取暖互丢表情包才是年轻人的常态。孤独的忧伤,已经过时了。

过气的疼痛青春,求生的“现实主义”

青春疼痛电影的题材在年轻受众们心中并不受待见,接过这类IP的改编作品,只能竭力展现出求生欲。

《青春逆流成河》的宣传无时无刻不在彰显这一点,不是指出“郭敬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加工,舍弃了堕胎、复仇、劈腿等等狗血设定,选定“校园霸凌”作为电影的主旨,《悲伤逆流成河》题材上有了优势,引发观众的议论和思考”,就是提出“脱离流量明星,是郭敬明现实主义的转型之作,讲述平凡人的故事,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校园霸凌的电影作品。”

让郭敬明背上抄袭名号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以及《青春逆流成河》,都汇集了“堕胎、复仇、劈腿”等剧情。而让郭敬明赚了17亿的《小时代》,最大卖点是流量明星表现的幻想中富二代的奢侈生活,以及与现实毫无关联的塑料姐妹花感情。

《小时代》等“青春疼痛文学”IP的生命力短的惊人。在这一系列的受众群体的幻想和购买力被飞速消费殆尽后,这些卖点立刻被踩踏至脚下,拿来为新的影片垫阶铺路。

对过去自己的一顿狠狠打脸,确实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虽然郭敬明还担当着影片的监制及联合编剧,但导演落落之前的《剩者为王》的女权优势,为影片的“校园霸凌”“现实主义”积累了一些可信度,至少,已经可以说服一部分观众走进影院。同时,全新班底的表演阵容,让对不少流量明星已经产生了厌恶感的观众,也可以减轻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表象上来说,你已经完全可以说服自己:这大概,不算是一部郭敬明影片。

让“落落式风格”取代“郭敬明式风格”,成了这部影片的关键核心:既要抓稳那一小批郭敬明粉丝,更要扩宽受众,杜绝跟怀孕流产扯上关系,原作里的堕胎和暗娼都改成了妇科疾病,总而言之,不要让观众出影院的第一秒就发一条影评:《悲伤逆流成河》就是贫穷版本的《小时代5》。

不得不说,导演确实抓住了新一批青春期“韭菜”受众的心理,在这一点上,只刚刚执导过两部电影的落落,展现出了自己在剧本上的功力——影片很机智地选择了以受害者视角切入校园霸凌这一题材,而没有选择更客观、更冷静的旁观者视角。

在电影里,看女主角不顺眼的同学,把口香糖黏在她的头发上;班级集体出游点名时,易遥被刻意无视,被扬长而去的大巴甩下;看她不顺眼的富家女,拿走她的钱,给全班同学买零食。

这类取材自生活的细节,在影片里占据了至少三分之一的篇幅,加上受害者的视角,极容易让人产生“所有人都想害我”的共情心理:于是影片自然不需要女主角展现娴熟的演技,来引发观众的同情,也不需要东摇西晃的运动镜头,来体现基本不存在的表现力。在封闭、小集体泛滥的现代校园里,有足够多的观众曾经有过此类青春期暴力的记忆。当他们再次在大银幕上看到同类的剧情,就会产生“贴近生活”的共鸣。没有人需要深究校园暴力的根源,只需要发出“女主角跟我当初一样,好可怜哦”的同情声,目的已经完成了。

影片到这一刻,终于把“郭敬明”式的现实主义特色,甩到了观众的脸上:无论是《小时代》也好,《悲伤逆流成河》也罢,满足想象要比真实更重要。受众们需要在电影里进行美色消费,于是影片里即便是新人出演,也是俊男美女,帅哥出场自带高光,女主虽然穷到买不起校服,但却有许多衣服可供轮换。而至于毫无章法,宛如MV式的镜头语言,极为煽情和书面语的台词,都不过是情感的堆叠和累积。

《悲伤逆流成河》以破亿的票房,再次验证了:青春片最能赚钱的表现模式,就是最直白,最不用动脑子的表现模式。无论是“人人都爱我”还是“人人都想害我”,只要能煽动起青少年们的情绪,就能斩获不错的票房。

而为影片标榜“现实主义”和“校园霸凌”的观众们,才是那些真正为“狼来了”买了单的人。

-END-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